殷之光:铿锵语调诵出一个激情世界
2023-08-17 23:32:27 来源:光明日报
【文艺人物志】
老人朗诵完作品,现场不少观众的眼睛已经湿润。当老人迈着蹒跚的步子离开舞台,全体起立,现场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资料图片)
日前,“永远跟党走”名家朗诵会在保定举办。89岁的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又一次登台。老人饱含感情的朗诵尽显声音和文字的美好。
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对这位老人感到陌生。但翻开新中国朗诵事业史,你就会发现,朗诵史上的多个“第一”都跟他有关——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诗歌朗诵为专业的艺术团体,他第一个在首都文艺舞台上创办“星期朗诵会”这一品牌艺术节目,他第一个连续10年自掏腰包为老百姓举办朗诵艺术大赛……诗坛泰斗臧克家称其为“诗歌朗诵的一名功臣”,诗界前辈贺敬之誉之为“人民朗诵艺术家”,人民群众则把他比作为祖国和人民歌唱的“千年诗国的云雀”。
殷之光出生在上海,是伴着黄浦江的涛声和海关的钟声长大的。他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尤喜朗诵,“我这‘南腔’人偏喜欢‘北调’,很小的时候就刻苦学习普通话”。
你很难想到,殷之光的第一份工作,跟文艺和朗诵都挂不上关系。他最初是一名刑警,每天的工作就是跟踪、侦查、抓捕、审讯。
工作之余,爱好文艺的殷之光,经常从广播中收听孙道临、黄宗英、白杨等艺术家的诗歌朗诵,还参加了上海公安业余艺术团。同时,在上海市总工会的支持下,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朗诵艺术团——上海工人业余朗诵团,并担任副团长,在朗诵界崭露头角。他和20多名团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机关、学校甚至走上街头进行朗诵演出。
1958年,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在全国挑选演员。当了8年刑警且有着扎实朗诵经验的殷之光被选中,由此告别了警察的职业,走上了职业朗诵家的道路。
在那个老百姓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年代,朗诵是十分小众的艺术,但殷之光坚信,朗诵这朵艺术小花,一定会成为一朵接地气的艺术奇葩。为此,他从一开始,就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朗诵艺术的普及推广。
1962年,殷之光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职工业余朗诵讲习班”。1963年,他邀请苏民、朱琳、王晓棠、林兆华等在朗诵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的艺术家,共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研究、探讨、发展和实践朗诵艺术为宗旨的“北京话剧电影演员业余朗诵研究小组”,并举办北京市第一个“青年学习朗诵训练班”。殷之光亲自为学员授课、辅导。那段时间,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是他的“专车”;一个馒头、一碗开水,是他的晚餐。有时晚上停电,他就点上蜡烛继续为学员们讲课。没有一毛钱的收入,但他干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殷之光还学习借鉴中央乐团举办“星期音乐会”的经验,在首都创建了“星期朗诵会”。
为举办诗歌朗诵演出,殷之光与中央电影院(现为北京音乐厅)负责人协商,想租场地。听了他的想法,影院经理面露难色:“这票,八成卖不出去吧。谁愿意花钱来听大家朗诵大白话?”
殷之光听罢,当即摘下手表放在桌上,诚恳地说:“票能卖多少我们不计较,观众有多少不要紧。哪怕只卖出一张票,只要他(她)热爱朗诵,我们都会照样演出。关于场租,卖掉我这块手表不够的话,我家里还有台不错的收音机,总之不会让您为难。”经理被感动了,答应试试。
没有想到,那场朗诵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首都几家电台都进行了转播,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人们像潮水般涌向中央电影院,售票口外排起了长龙一样的队伍,演出门票开票不到一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众多没有买到票的人,也不愿败兴而去,他们围着影院外面电台的录音车,通过直播听着从剧场里传出来的诗歌朗诵的声音。演出结束,很多观众要求加演。于是,殷之光和同伴们一口气加演13场,场场爆满。“朗诵风潮”随即席卷京城并向其他城市蔓延……
改革开放后,殷之光开始筹建朗诵艺术团。为此,他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中央广播文工团演员剧团的“铁饭碗”工作。1983年4月23日,殷之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诗歌朗诵为专业的表演艺术团体——北京朗诵艺术团。
北京朗诵艺术团没有资金支持,自负盈亏。为筹集经费,殷之光和十几名团员骑着自行车,背着手风琴,走街串巷到处“卖艺化缘”。
回忆起建团之初的窘境,殷之光笑着说,他捡废品和砍价的功夫就是那时练出来的。“最初是从别的单位借了三间平房,门窗桌椅都得自己想辙,能修的修,能捡的捡。最初用的鼓,是我从批发市场跟摊主砍价‘砍’来的,大号鼓从200元砍到100元,小号鼓从100元砍到50元。鼓架子是我自己买材料找人焊的,漆是我自己刷的。”那会儿,殷之光经常到外地学校演出,“睡觉就在学校拼几张课桌解决,吃饭有馒头和水就行”。
对殷之光而言,朗诵不仅仅是把文字转化成声音的创作,也是对生活和梦想的讴歌。一开口朗读,就是生命的绽放。在他身上,看不到技巧的演示,每一句朗诵的背后都是激情、热情和滚烫的真心。所以,有人曾这样形容殷之光:“时而怒发冲冠,时而惊涛拍岸。喷发的激情,如振翅的海燕,直插云天!”
殷之光的朗诵绝非自我陶醉、无病呻吟。他总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与观众对话、交流、融为一体,将观众的注意力紧紧抓住。而他之所以能让观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正源于他在台上的激情和真诚。
采访现场,殷之光声情并茂地即兴朗诵起一首关于雷锋的诗歌:“有一首诗22岁,却不朽/有一首诗一米五四,却巍峨/有一首诗是一个人,更是一群人……”从拿到诗稿到开始朗诵,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他不仅一字不差,而且重音停连、节奏语气把握得精准到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似乎一朗诵起来,立马容光焕发。
相较于“朗诵家”,殷之光更愿以“朗诵者”自称。“艺术家、大师太多了,我就不凑热闹了。”殷之光常对身边人说,“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有对职业的热爱;其次要有梦想,绝不能为名利动摇。”
如今,虽然走起路来步履略显蹒跚,但殷之光思维依然敏捷,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声音洪亮。采访结束时,殷之光动情地说:“将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会请求大夫批准我站在舞台上为老百姓朗诵最后一次。如果我倒在了舞台上,那就是我为自己竖立的一块纪念碑。”
(作者:余玮,系中国作协会员)(余玮)
关键词:
[责任编辑:xwzkw]
相关阅读
- (2023-08-17)殷之光:铿锵语调诵出一个激情世界
- (2023-08-17)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一级上士张永超——“我们下船,把位置留给群众”
- (2023-08-17)8月15日华南地区醋酸市场延续偏强
- (2023-08-17)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 (2023-08-17)网红基金失宠,年轻人花式“搞钱”丨南财号联播
- (2023-08-17)“长株潭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成立
- (2023-08-17)珠海香洲长途站车票发车多久前可以退?
- (2023-08-17)白癜风表皮移植治能*吗?表皮移植治白癜风怎么样
- (2023-08-17)蔡俊华(关于蔡俊华简述)
- (2023-08-17)西红柿外貌描写?
- (2023-08-17)极致折磨!LOL欧美赛区4号种子抢S赛门票:先飞韩国,输的回家
- (2023-08-17)2023山西国家公园纪念币预约时间是什么时候?
- (2023-08-17)破解难题助推经济发展
- (2023-08-17)头皮很痒用什么洗发水效果好?【长效柔顺秘籍】
- (2023-08-17)旅游及景区行业专题报告:景区恢复度表现良好 关注扩流提效带来的长期边际变化
- (2023-08-17)盘古智能:8月16日融资买入1623.67万元,融资融券余额5235.25万元
- (2023-08-17)华创证券:给予美团-W(03690.HK)“增持”评级 目标价163.70港元
- (2023-08-17)报告称大量 LinkedIn 账号遭攻击:要么付赎金、要么删账号
- (2023-08-17)304口监测井保障地下水安全,丰台区将构建地下水监测网
- (2023-08-17)韶山:坚持实的导向,推动“走找想促”见行见效
- (2023-08-17)8月16日起,济南公交B71路恢复陈家路运行
- (2023-08-17)预约通道一开放就约满!今年七夕济南将迎“领证热”
- (2023-08-17)蔡忠(关于蔡忠简述)
- (2023-08-17)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企业宁静日”卸下迎检重负
- (2023-08-17)激起人才“活水”,山东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 (2023-08-17)发起式基金成照妖镜,10多支发起式基金或将强制清盘|钛媒体焦点
- (2023-08-17)泰山两连胜,卫冕冠军要从零开始
- (2023-08-17)北京青年报:消除汉字“失写症”呼唤加强“深阅读”
- (2023-08-17)以“打”开路 厦门警方“夏季行动”守护城市安全感
- (2023-08-17)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47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