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婴幼儿辅食餐》团标,宝宝馋了打开冲拌即食辅食新品类
2023-08-28 14:31:12 来源:亚汇网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解读。该团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崔玉涛诊所、浙江宝宝馋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通过了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多轮评审核查。解读会上,来自国内顶级的食品科学、营养研究、育儿专家以及婴辅食品牌代表,围绕婴幼儿辅食与科学喂养,展开了一场产学研结合的“权威对话”。
专家指出,这一团标的发布以及相关解读,不仅可为用户提供更加科学、精准、健康、营养的分月龄辅食餐指导,也为产业界加快推动辅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科学指引和动能。基于全新发布的《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专业辅食代表品牌宝宝馋了,也推出了新一代婴幼儿辅食餐新品--冲冲面和冲冲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命早期1000天,吃对辅食很重要
生命早期的营养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幼儿从满 6 个月开始就添加辅食,我国卫健委于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也指出,婴儿6个月起应当添加辅食,逐步增加辅食添加的频次、种类和调整辅食质地,满足婴幼儿所需营养素和能量供给,确保婴幼儿良好生长发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吃对辅食、吃好辅食,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命早期1000天是人生最重要的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之一,其中有一半时间是需要辅食参与的,婴幼儿成长到6个月以后,母乳的营养就不能完全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需要合理添加辅食,给宝宝进行营养补充和饮食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我国,仍有许多家庭尚未正确认识到辅食餐的重要价值。艾瑞咨询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辅食品类的渗透率持续稳步提升,从一周餐食中有喂辅食的渗透率看,从2013年的20.5%持续上升至35.1%。而在美国市场,这一数据于2020年便已达到75.5%,与其相比较,中国的辅食市场和产业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知名育儿专家崔玉涛认为,很多消费者对于辅食餐的认知还需要升级。辅食不仅仅是要给孩子提供糊状的、好消化的食物这么简单,而是要基于婴幼儿成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多样功能支持,特别是在婴幼儿快速成长期,适合孩子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6个月前后也是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科学添加辅食喂养,不仅能够为宝宝补充营养,还能够促进口腔神经和肌肉发育,帮助婴儿逐步适应不同食物,促进味觉发育,锻炼咀嚼、吞咽和消化功能,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作为“史上最严”奶粉“新国标”的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表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明确提出满六个月的婴儿,母乳虽然仍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但是已经不能满足婴幼儿的全部营养需求,必须添加辅食。及时引入婴幼儿辅食在为婴幼儿提供能量、营养素以及促进婴幼儿生理发育、机理发育和心理、手眼协调发育上发挥重要作用。当下,我国婴幼儿辅食标准较为宽泛,亟需通过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引入来进一步完善细化。此次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的发布能满足我国市场和创新的需求,同时兼具先进性、前瞻性、创新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性。
精细化标准升级,辅食餐迈入科学喂养时代
为了进一步规范婴幼儿辅食的发展,我国已出台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此次制定发布的《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又做了哪些细化和补充呢?
专家解读指出,团标在“辅食”基础上提出了“辅食餐”的概念,不只是辅助食品,更满足婴幼儿一餐份辅食喂养的营养需求、构成一份正常餐食的食品量。团标规定,在必须的谷物和营养强化剂之外,还需要增加肉类、奶类、蛋类、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不包括果汁)、其他蔬菜(不包括果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类这6类食物中的两类及以上。这一要求,在丰富了辅食餐的营养搭配的同时,也能减轻父母制备辅食餐的负担。
同时,团标还针对婴幼儿不同成长阶段的营养和能力培养需求,对辅食餐进行了分月龄的精细化要求。对适用于6月龄+、7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的辅食餐,从产品的质地和性状、颗粒度和长度、能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进行了细致规定。如从6月龄+产品的“均匀的泥糊状”以及“颗粒度≤1mm”,到8月龄+产品的“碎末状,可直接吞咽,或可以用舌头压碎”以及“颗粒度≤5mm、长度≤3cm”的要求,则充分考虑了婴幼儿口腔肌肉的发育和吞咽能力的培养。
此外,团标还特别规定,辅食宜保持原味,适用于12月龄内的婴儿的辅食餐不宜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适用于12月龄+的产品逐渐尝试淡口味,符合《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的相关要求,以促进味觉发育,降低挑食风险,控制糖、盐摄入,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参与解读会的专家指出,团体标准是一个行业的规范和标杆,具有引导、规范、保障和推动的作用。《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势必将对整个婴幼儿辅食餐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一代辅食餐新品发布,科学喂养助力轻松育儿
专家解读指出,“有了《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的出台,希望相关企业依照标准生产出多样化、合口味、多营养、更安全的婴幼儿辅食产品,满足妈妈们的选择。同时,要宣传不同时期婴幼儿合理营养的科普知识和科学喂养方法,让宝宝们得以健康成长。” 这一呼吁也在解读会上获得了业界的热烈回应。
专业婴幼儿辅食品牌宝宝馋了,基于新升级的辅食餐标准,研发并推出了营养便捷的新品--冲冲面和冲冲粥。宝宝馋了品牌创始人郭保平表示,以往一提到辅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米糊、果泥,而宝宝馋了通过实际用户调研发现,在中国妈妈给孩子自己亲手制作的辅食中,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式粥、面为主,同时部分家长还存在对辅食认知不完善,营养搭配和质地性状与宝宝成长需求不匹配,以及辅食餐制作过程复杂、花费时间太长等现象,给育儿喂养带来了较大压力。
企业的价值在于解决社会问题。郭保平表示,市场上缺乏真正能在营养多样、使用便利等方面满足精细化喂养的辅食产品。这既是从业者的责任,也是机会。为此,宝宝馋了充分考虑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营养和能力需求,在产品的颗粒度大小、稀稠程度、食物种类和营养素合理搭配上进行系统化设计,推出满足分月龄成长需求的婴幼儿辅食餐新品。同时坚持采用“0添加”生产工艺,专业品控人员驻场管理,经过质检层层把关,确保宝宝舌尖上的安全和营养,提供安全、科学、营养、便捷的婴幼儿喂养解决方案。
“更高阶的标准产生更优质的产品,更科学的喂养助力更轻松的育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指出,在育儿这件事上,社会支持网络越专业,家庭育儿的负担就会越轻松。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国内能够生产出比肩世界最高标准、符合中国人喂养需求的婴幼儿辅食餐,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婴辅食国产品牌。
关键词:
[责任编辑:xwzkw]
相关阅读
- (2023-08-28)遵循《婴幼儿辅食餐》团标,宝宝馋了打开冲拌即食辅食新品类
- (2023-08-28)成都锦绣苑保租房附近有哪些超市和商场?
- (2023-08-28)怎么选好的破壁机(怎么选好的破壁机品牌)
- (2023-08-28)德里赫特:我在拜仁的首个赛季很顺利 中卫必须在场上承担责任
- (2023-08-28)云南省建设厅安全员c证 云南省安全员c证报名
- (2023-08-28)华泰证券成国开债和农发债标准债券远期报价机构
- (2023-08-28)法媒:里尔加入华金-科雷亚争夺战,球员很可能被国米出售
- (2023-08-28)阿里纳斯:爱德华兹的上限很高 你看他的采访就知道他很有自信
- (2023-08-28)大连普兰店地震未发现人员伤亡 客运列车出现晚点
- (2023-08-28)萤石绿帘石(关于萤石绿帘石简述)
- (2023-08-28)优刻得:关于股东询价转让的结果请参照公司于2023年6月28日披露的公告
- (2023-08-28)国瓷材料(300285)股东张曦质押1446万股,占总股本1.44%
- (2023-08-28)乌克兰:已在克里米亚登陆实施特别军事行动
- (2023-08-28)公元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9.66%
- (2023-08-28)宝尊集团升级创意内容商业中心 为内容电商3.0时代注入新动能
- (2023-08-28)相亲后怎么聊天成功率高(相亲后怎么聊天)
- (2023-08-28)多牛科技(01961.HK)盈警:预计中期亏损净额不超1100万元
- (2023-08-28)荔枝网评:消解囤盐潮,关键在于回应大众关切
- (2023-08-28)下周“苏拉”或影响我国,具体情况如何?专家分析
- (2023-08-28)三十而已钟晓芹和陈屿最后复婚了吗?《三十而已》钟晓芹和陈屿为什么会走到离婚这一步
- (2023-08-28)现货白银向上触及24美元/盎司,为8月2日以来首次,日内涨2.54%
- (2023-08-28)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三维度”共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2023-08-28)排队5h也要玩,黑悟空爆火被老外担忧本地化!网友:换你们打补丁
- (2023-08-28)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对日本的影响 台当局暂不跟进禁止日本水产品 基本情况讲解
- (2023-08-28)英国留学研究生申请条件都有哪些?
- (2023-08-28)中国女足最新世界排名跌至第15,亚洲第3
- (2023-08-28)冬日恋曲
- (2023-08-28)腾讯动漫与南昌高新区、慈文传媒启动战略合作
- (2023-08-28)"香港加密金融夏季论坛”成功举办 香港web3.0行业与加密金融展现蓬勃生机
- (2023-08-28)业界再增两起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