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一!这个万亿级城市,突然失速……
2023-08-16 16:07:06 来源:凤凰网财经
世界工厂的定位,让东莞在今年压得喘不过气来。
东莞就是小马拉大车的一个特殊城市,明明是个县城,却承载了万亿级的经济体量,还扛起了世界工厂的名号。
(资料图)
没有建立起大量内销的企业,在外贸冲击下,东莞失速也就不难理解了。
7月26日,东莞市统计局披露: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为5262.10亿元,同比增长1.5%。
这个成绩,得了多个倒数第一。
广东省上半年GDP增长5.0%,21个地级市有11个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揭阳增速最快,达到7.6%;东莞增速位居倒数第一。
东莞上半年在万亿GDP城市中,经济增速倒数第一。
而就在2023年伊始,东莞便提出,要全力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争取实现全年增长6%的目标,现在看来,不可能实现了。
1
外贸压垮了东莞
东莞是一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城市。
2022年,东莞出口总额9240.1亿元,外贸依存度高达82.5%,位居全国第二。外贸依存度如此之高,当碰到出口下降时,数据怎么好得了?
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6186亿元,同比下降11.3%,其中出口下降了9.4%。
世界工厂的定位,让东莞在今年压得喘不过气来。
“全球每四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制造”“世界上每5台电脑就有一台是在东莞制造”“每5件羊毛衫就有一件是在东莞生产”,这些过往的骄傲,统统化成了今天的窘境。
东莞的经济就是全球经济的睛雨表。
仅以智能手机为例,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年同比下降10%。东莞汇集了OPPO、VIVO、华为等数家全球知名手机厂商,而他们都处在寒冬之中。
全球经济当下就是处于货币超发造成的商业周期中,自2022年七月起,以美联储加息为标准,全球就正式进入了萧条期,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正在进行之中,各国都面临经济衰退、消费力下降的现实。
但是问题来了, 所有的城市都身处这一环境中,为什么东莞就最惨?
同为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苏州,就走出了和东莞不一样的曲线,一季度苏州的外贸下跌了15%,力度不可谓不大,在这一压力下,苏州一季度的GDP增长跌到1.8%,然而,二季度苏州却满血复活,上半年GDP增速均回升至4.7%。
同为沿海地区、有着大量出口制造业的的浙江,上半年城市最低增速都接近4%了。
在广东省内,经常用来比较的佛山,上半年GDP为6070.77亿元,同比增长5.2%,跑赢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在珠三角前列。
2
没有地,怎么转型?
东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可以说在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万亿级俱乐部中,东莞的面积仅有2406平方公里,经常在省内进行比较的佛山,面积是3797平方公里,总面积比东莞多了1393平方公里。
另一个对标城市苏州,面积则达到了8657平方公里,是东莞的3.59倍。
东莞的面积,其实不过是一个县级城市的面积。随便扔出一个广东的县,都比东莞要大得多,阳山县3373平方公里,惠东县3535平方公里,博罗县2982平方公里。
只是一个县城的架子,却挤到十几家新一线城市当中去比较经济,还进入了特大型城市的划分范围,因为总人口已过千万。
可以说, 东莞就是小马拉大车的一个特殊城市,明明是个县城,却承载了万亿级的经济体量,还扛起了世界工厂的名号。
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东莞成为全中国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超过了90%,地面硬化率超过了50%,仅仅次于深圳,也就是说东莞一半的面积都被混凝土覆盖了。
高城市化率就带来了发展的瓶颈,那就是东莞严重缺地。
其他城市可以引进各种产业来分散风险,但东莞极其有限的土地使得东莞经济对过往三四十年来自然形成的电子产业、服装产业高度依赖。
比亚迪这种当红炸子鸡,哪个城市都想要,东莞有制造业工人,有制造业产业链,比亚迪在东莞也拍了一块地,1100亩,这点地能干什么?
合肥给比亚迪规划的是12000亩的发展空间,郑州则一次性给16000亩。
比亚迪在东莞建的厂,定位是生产零配件,因为地方太小了,不够用。 受到土地不足的制约,东莞近些年来,引进大企业的能力在迅速下降,这些新兴产业也就与东莞无缘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能源时代的“宁王“——宁德时代,其实是福建地方政府从东莞挖走的一个企业。
其他城市在这样的全球经济衰退中表现尚可的最重原因是产业结构。
外销不行,还咱还有内销呢,电子产品不行,那咱还有新能源汽车呢。但要建立起多元化能抗风险的产业结构,没有土地怎么搞呢?
东莞的工厂用地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很多人很难想象,一座玻璃幕墙、高达十几层的现代化大楼,里面可不是写字楼,而是工厂,为了集约用地,东莞都在推进工业上楼了,以减少土地的使用。
尽管过去十来年,东莞搞了腾笼换鸟,还经历了企业大量向内地、向东南亚转移,但东莞的土地依然处于高度紧缺的状态之中。
3
东莞,太过特殊
其他城市的人或许会认为,多拆些房子,把土地集中到政府手里来,就有大量土地来引进项目了吗?东莞城中村可多了。
这些人不了解东莞。
东莞的土地问题之复杂,也是其他城市的人想都想不到的。
举一个例子,一条繁华的大街,街边玻璃幕墙的大楼林立,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应有尽有,但是所有的房子都是小产权房,这条繁华的街送,其实是村集体搞的。
今天的东莞,其实是一个“散装”的东莞,几乎没有城市中心,产业分布在二十多个镇上,无数的工厂不过是在村里的厂房里生产。
东莞虽然是一个万亿级城市,是定义为新一线城市,但随便内地来一个三线城市,城市面貌都要远远强于东莞大部分地方。
东莞本地人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其实是地租。东莞经济发展增速下降,但你可不要为东莞本地人担心,他们大多活得挺滋润的,即使是土著中的底层,每个月收个大几千的租金也是正常的。
土地权益分布在无数个村集体,甚至个人手里,而其交易又受到各种限制,导致土地很难集中,难以集中,就难以发展大企业,因此东莞虽然工厂林立,但是品牌企业极少。
除了几个手机巨头外,东莞鲜有全国知名的消费品品牌,虎门虽然是全中国最大的服装制造中心,但却只有一个以纯,比起江浙大量的服装品牌企业比,东莞根本不够看。
这也导致东莞企业很难象江浙一带的企业一样从代工、外销转为自建品牌,而这一条路径,成为了江浙企业集体崛起的成功模式。
没有建立起大量内销的企业,在外贸冲击下,东莞失速也就不难理解了。
4
未来与症结
在当下的土地制度下,东莞破局的方式是搞新区,滨海新区规划了80平方公里,是东莞唯一能连片开发的地区,相较起其他城市其实都是很可怜的,因为这一片规划区,中间有大量的水道,仅从地理特点来说,其实不怎么适合开发。
但东莞的现状让新的产业进不来,无法形成更好的产业结构,东莞政府都将希望寄托在滨海新区了,希望能用他来吸引大量的高端制造业,从而带动东莞产业的升级。
东莞这种城市,走到今天,其实遇到的困境就是土地制度的困境。
东莞虽然是一个大城市,但大部分在经营和生产的土地其实是建立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约束,才是当下东莞城市更新困难,产业用地少,无法连片开发的关键性要素。
但是,制度改革、制度创新,何其难也!
关键词:
[责任编辑:xwzkw]
相关阅读
- (2023-08-16)倒数第一!这个万亿级城市,突然失速……
- (2023-08-16)本市平原林建成318处生态保育小区
- (2023-08-16)吉利极越将推6款电车!最快10月上市 目标80万辆/年
- (2023-08-16)全国“村BA”山西选拔赛圆满收官
- (2023-08-16)笔记本电脑电池充不进电怎么办 笔记本电脑电池充不进电怎么办视频
- (2023-08-16)“创业北京”大赛海淀区决赛落幕
- (2023-08-16)威固膜组合:4000元足够 推荐组合一:前档VK70+侧后挡WK20/40
- (2023-08-16)西咸新区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走进延安、安康
- (2023-08-16)公安部交管局推出优化机动车登记服务新措施
- (2023-08-16)达嘉维康(301126.SZ):量吉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淳康投资累计减持1%股份
- (2023-08-16)河北省邯郸市开展保健食品科普系列宣传活动
- (2023-08-16)黑芝麻:公司已终止对天臣新能源相关项目的实施计划
- (2023-08-16)远洋集团:一笔2024年到期的美元债停牌,因未能在宽限期内付息
- (2023-08-16)陈献春:推进场景革命和旅游化,培育旅游经济增长新动能
- (2023-08-16)古尔曼曝光苹果四款 M3 系列芯片规格和发布时间
- (2023-08-16)强势登陆CCTV1,仰韶彩陶坊酒彰显大国品牌风范!
- (2023-08-16)国家统计局:1至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83097亿元 同比增长12.5%
- (2023-08-16)国海证券给予凯赛生物买入评级,2023年中报点评: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看好后续与招商局合作
- (2023-08-16)青椒视评|蹭洪水流量不可取,救灾现场怎能做秀场
- (2023-08-16)【IPO金选】10家企业将上会 两公司引发关注
- (2023-08-16)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蓝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2023-08-16)BLG上单Bin采访锐评:很多人看不懂比赛,对负面评价不在意!
- (2023-08-16)欧超杯前瞻:蓝月望再斩欧联之王创队史佳绩
- (2023-08-16)彩讯股份: 西安绿点是公司并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 (2023-08-16)中国太保:公司目前无中植系相关风险敞口
- (2023-08-16)总投资288亿元,临港新片区四周年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 (2023-08-16)瑞典向乌克兰提供新的援助计划
- (2023-08-16)心系察隅!深圳这支医疗队接藏族同胞来深完成手术
- (2023-08-16)“科技+人才”双驱动 四川绵阳出台科技助理十条政策措施
- (2023-08-16)消费观察|共享按摩椅,为何这么惹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