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快报:元宵节与中国文学

2023-02-03 15:07:55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


(资料图)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人们对其起源与确立的时间众说纷纭。元宵节主要民俗内容有哪些,许多人也不甚了解,本文从文学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元宵节的起源与确立

元宵节正式被确立为全国性重要节日,主要是因为唐武则天实行的“放夜”制度。我国古代自先秦至明清一直有“宵禁”制度,由京城官员“执金吾”掌管,日暮击鼓,鼓声一响就禁止夜间活动。而元宵节实际上属于夜间的节日,“宵禁”制度自然影响了元宵节的确立。唐时,武则天首次做出元宵节开宵禁三夜的尝试,称为“放夜”。唐韦述《西都杂记》载:“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为了庆祝元宵节,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不再宵禁,允许百姓张灯结彩。

看、玩、食色的文学描写

看:观灯、赏月的文学描写

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有名句“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其中“月与灯”是两个关注点。

玩:猜灯谜、放烟火的文学描写

《红楼梦》写到元宵节元妃省亲,元妃所作的灯谜是一首七绝:“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是灰。”其谜底是爆竹,诗写得生动传神。

食色:吃元宵、男女定情的文学描写

史浩《粉蝶儿·咏圆子》写煮元宵加糖的生动场面:“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所描述的都是元宵之夜约会定情的情景。

请长按二维码阅读更多

《中华瑰宝》杂志是一本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发掘文化精髓”为宗旨,系统梳理、介绍中华文化各个领域的精品及精髓,宣传报道文化发展脉络及热点信息,推介文化精品,展现国之瑰宝,以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全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合,集欣赏性、学术性、权威性和可读性为一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化类杂志。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END-

更多数字资源关注“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访问“数字资源”栏目。

图文来源:信息咨询部、龙源期刊

本期编辑:葛明

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

微信号|xchlib

新浪微博|@北京西图

关键词: 北京市西城区 元宵节的 身如束帛气如雷

[责任编辑:xwzkw]

相关阅读